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渤海油田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与调驱技术研究
孟祥海,张云宝,夏欢,刘义刚,王威,吕金龙,殷庆国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4): 44-5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4.008
摘要483)   HTML    PDF (2582KB)(161)    收藏
为解决海上油田注入液窜流技术难题,以渤海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封堵剂基本性能评价、岩心孔眼封堵率和封堵+调驱增油降水效果的大尺寸优势通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堵剂对大尺寸优势通道的封堵率高于90%,说明它可以满足渤海储层内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技术要求。将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技术与化学调驱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双重效应,增油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与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尽管Cr3+聚合物凝胶黏度较低,但由于Cr3+聚合物凝胶内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与储层孔隙配伍性较好,能够在岩心深部建立起有效驱替压力梯度,因而液流转向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渤海BZ25-1s油藏为例
王婷婷,卢祥国,曹伟佳,张云宝,王 楠,夏 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3): 26-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3.005
摘要596)      PDF (2197KB)(352)    收藏
        针对渤海BZ25-1s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在不同实验方法条件下,以油水乳状液黏度、乳状液结构形态、分水率和界面张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稠油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效果及相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油水体积比低于7∶3和乳化药剂浓度高于600mg/L时,强化分散体系可以与原油作用形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降黏率可达80%。相对于强化冷采体系,强化分散体系在破乳、降低界面张力及抗吸附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其与原油乳化作用可以导致部分表面活性剂组分进入原油中,进而影响强化分散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和乳化效果。强化分散体系能更大幅度降低注入压力、减缓含水率上升速度,并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强化分散体系乳化降黏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张云宝,王 楠,夏 欢,苏 鑫,闫 冬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6): 18-2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4
摘要456)      PDF (2612KB)(304)    收藏
稠油乳化降黏技术与其它稠油开发措施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和经济性好等优点,其中强化分散体系由于其良好的乳化降黏性以及简易的注入工艺在海上油田广泛使用。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强化分散体系性能及其乳化降黏机理。结果表明,强化分散体系对海上稠油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且形成的乳状液相对稳定,破乳也较为容易。另外,强化分散体系与原油乳化作用可以导致部分表面活性剂组分进入原油中,进而影响强化分散体系与油间乳化效果和界面张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 r 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调驱效果和机理分析#br# — — —以渤海油田储层条件为例
张宝岩,卢祥国,谢 坤,刘义刚,张云宝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1): 35-4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1.007
摘要305)      PDF (2648KB)(64)    收藏
针对矿场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 以渤海油藏储层为模拟对象, 以注入压力、 含水率和采收率为
评价指标, 开展了“ C r 3+聚合物凝胶+水” 交替注入调驱方式增油效果实验及矿场研究。结果表明, 调驱剂进入储层
中低渗透层, 一方面扩大了波及体积, 另一方面增加了渗流阻力和吸液启动压力, 引起吸液剖面反转。采用“ C r 3+ 聚
合物凝胶+水” 交替注入调驱方式, 不仅有利于增强C r 3+聚合物凝胶前置段塞对高渗透层的封堵作用, 还可进一步
发挥后续水段塞转向进入中低渗透层后的驱油作用, 从而减缓甚至消除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后引起的吸液
剖面反转现象。L D 5 - 2油田 A 2 2井实施“ C r 3+聚合物凝胶+水” 交替注入调驱工艺后, 压力明显提高, 有利于增强驱
替剂扩大波及体积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海油田弱凝胶与泡沫复合调驱体系优化
张云宝, 刘文辉, 魏娴娴, 赵洪娟, 李若琳,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6): 76-8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6.016
摘要418)      PDF (3488KB)(389)    收藏
采用流变、 常规量筒法、 扫描电镜及显微镜, 研究了优选出的3种弱凝胶与S D发泡剂的复配体系的 起泡性能、 黏度、 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起泡剂与弱凝胶复配之后, 体系的各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复配 体系半衰期增大, 泡沫黏度增大, 稳定性增强, 明显优于单一体系。在弱凝胶与泡沫复合调驱体系中, 凝胶易在气泡 表面形成吸附膜, 将泡沫包裹在内部, 增强了气液界面的黏度, 使得泡沫不容易发生聚并破裂, 从而增强了泡沫的稳 定性以及黏度, 使得其半衰期也增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性能的影响
杨海林, 张云宝, 刘文辉,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46-5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0
摘要474)      PDF (1257KB)(274)    收藏
采用核孔膜过滤、 填充砂管、 流变、 动态光散射( D L S) 及显微镜研究了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丙烯酰胺 微球的形态、 大小及封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盐质量浓度下微球对核孔膜均能形成有效封堵; 填充砂管实 验结果表明, 盐质量浓度对聚合物微球的封堵强度影响相对较小, 而且对微球在填充砂管中的深入性能基本未造成 影响。随剪切速率增加, 微球分散体系的黏度有所增大, 呈现出轻微的胀流性质, 且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合物微球 流变性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质量浓度增加,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球的立体感更强, 微球的粒径变小, 但变化幅度较 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